何增科:廉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稿时间 :2013-10-18 阅读次数:】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廉政文化的灵魂,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廉政文化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期望公共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出于公共目的运用公共权力和履行公共职务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廉政文化随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则会有所不同。
在当今中国,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也包括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廉政文化建设。
追求人类解放、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与最高命题(俞可平语),同样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好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过程和具体制度,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促进人的解放和促进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而实现人的解放、促进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共和国后,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目的和方向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价值对运用公共权力的目的和方向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是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教育,帮助广大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为人民服好务。
廉政价值体系服从和服务于民主、自由、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的虚伪性的同时,教育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创造出比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更加真实、程度更高、范围更广的民主、自由、平等。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压迫、剥削、奴役、异化和歧视,认为这些现象与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格格不入。廉政价值体系所倡导的诚实、正直、公正、守法、廉洁等基本价值,为公职人员履行公职提供了行为导向。而倡导这些廉政基本价值都是为了保障公共权力的运行符合民主、自由、平等根本价值的要求,从而增进全体公民的福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明了现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廉政文化建设乃至整个廉政建设本身并不是目的,他们要服从和服务于更高的目的。在当今中国,廉政文化建设乃至整个廉政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全面小康。这是由我们当前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定的。
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推动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基本目标,教育党员干部运用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务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们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保障民主法治,为了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将公共权力置于公民的监督和制约之下,保障公共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消除法律和政策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色彩,取消一切歧视性待遇和规定,这些都构成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当今中国,全面小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理解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社会。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传达给全体民众,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我们对全体公民进行廉洁文化教育提供了基本目标,这就是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小康这些奋斗目标融入廉洁文化教育中,融入人们的血脉中,促进全体中国人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养料
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又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并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其中许多内容和廉政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包括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等;包括敢为天下先、勇做时代拓荒牛和弄潮儿的精神风貌等。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奋勇前进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廉政文化建设要善于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同时用中国廉政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内容。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等众多党的优秀干部身上所体现的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既是廉洁从政的楷模,又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需要自觉地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事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群众,将廉洁从政、清白做人的廉政精神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地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标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同时它也为廉政文化建设中公职人员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评判标准。只有分清荣辱,明辨是非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个民族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如果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荣辱不明,则会出现道德沦丧、法纪败坏、腐败猖獗的社会失序状态。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恪守的道德规范。
“八荣八耻”中每一条都与公共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也构成廉洁从政道德要求的主要内容。公职人员更应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更应该自觉抵制和反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公职人员所掌握的公共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理由要求他们率先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准则。公职人员更应该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同时公职人员手中掌握了公共权力并支配着公共资源,他们如果违反了这些基本的道德准则,社会危害更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廉政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洁从政道德建设提供了行为标杆和评判标准。
廉政文化建设应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引导官员形成良好的为官从政职业道德,拒绝腐败、远离腐败,崇尚诚实正直、奉公守法、廉洁敬业等美德,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廉洁文化建设也应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引导公民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要求,抵制腐败、零容忍腐败,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引导企业重视商业道德建设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合法经营合理收费,自觉抵制借助行政权力搞强制有偿服务的诱惑。只有八荣八耻深入人心,获得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和强有力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廉政建设的社会心理基础才会更加牢固。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融入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中去,使之进入党员干部的头脑和心灵,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作者系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政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后导师)